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
作者:Daniel H. Pink
譯者:查修傑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6 年 08 月 01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這個世界原本屬於一群高喊知識就是力量、重視理性分析的特定族群──會寫程式的電腦工程師,專搞訴狀的律師,和玩弄數字的MBA。如今,世界將 屬於具有高感性能力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循序性與計算機效能的資訊時代,轉化 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如果你是對現有工作和生活不滿足的職場人士、或是急於了解下一波潮流的創業家與企業領導人、乃至於關心自己 下一代未來的父母,或是兼具敏銳情感和靈活創意,?在資訊時代備受忽略與貶抑的族群……本書將提供六種攸關最近的未來有無前途的關鍵性能力,它們分別是: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三、 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六、 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說故事高手、看護者、諮商員、及宏觀人士,將成為下一波職場新貴,入主社會高報酬階級,坐享快意人生。
這六種關鍵能力來自兩種感知:高感性(High Concept)與高體會(High Touch)
高感性,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
高體會,則是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
在高感性時代,我們必須在左向推理之外,補強六種關鍵右向能力。這六項高感性和高體會能力可以協助我們開發新時代不可或缺的全腦新思維。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光是提供堪用的產品、服務、體驗或生活型態,已經不夠了。如今無論為賺錢或為成就感,都必須創作出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的東西。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現代人面對過量資訊,一昧據理力爭是不夠的。總有人會找到相反例證來反駁你的說法。想要說服別人、灌輸資訊,甚至說服自己,都必須具備編織故事的能力。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工業時代和資訊時代需要專業和專才,但隨著白領工作或被外包出去,或被軟體取代,與專業相反的才能也開始受到重視:也就是化零為整的整合能力。今日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綜觀大趨勢、跨越藩籬、結合獨立元素成為新好產品的能力。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邏輯思考是人類專屬能力之一。不過在一個資訊爆炸、分析工具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光靠邏輯是不行的。想在未來繼續生存,必須了解他人的喜好需求、建立關係,並展現同理心。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太多證據顯示多笑、保持愉悅心情、玩遊戲和幽默感,對健康與工作都有極大好處。當然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不過太過正經對事業不見得有益,對健康更有害。在感性時代,無論工作還是居家,都需要玩樂。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充裕的世界。無數人因此掙脫了營生桎梏,得以追求更深層的渴望:生命目的、出世意義,以及性靈滿足。
本書的讚譽
本書告誡那些不重視培養右腦能力的人,在新經濟時代「可能被淘汰出局,或因失敗而遭受痛苦」。丹尼爾.品克的上一本暢銷書《自由工作者國度》業已成為人力資源管理關係的一塊基石,相信他的最新力作和理論也將會造就下一波的風潮。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一方面,它獨具創意而又全面深刻地分析了當今最為緊迫的個人和經濟議題──由技術和全球化帶來的巨大變化是如何影響我們在這世 界裡的生活、工作,以及想像方式。另一方面,丹尼爾.品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穎、深刻、實用的生存──與歡愉──指南,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個錯綜複雜的世界 裡找到成功和幸福。我為此感動,並歡欣鼓舞。幾年前,彼得.杜拉克才正疑惑著現代經濟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哥白尼。這本書的問世,讓我們發現了這個新時代的哥 白尼。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
這並不是一本自助的書,它的意義遠甚於此。標誌一個時代轉捩點的書已經很少見,這就是其中的一本,你一定會想要先睹為快。
——賽斯.高汀(Seth Godin),《紫牛》(Purple Cow)作者
丹尼爾.品克將即將到來的「感性時代」(Conceptual Age)比作歷史上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年代──就如同工業革命與文藝復興一般──藉以闡明這個新時代的重要性。
——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對於一心想要舒活一下創意筋骨的讀者,本書提供了豐富的演練與資源。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精彩絕倫!左腦、右腦,全腦新思維!我好欣賞丹尼爾.品克的腦袋。趕快去看這本《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更重要的,也讓你的小孩去讀這本書。他們需要學習跟丹尼爾.品克一樣的思考方式。
——亞倫.韋伯(Alan Webber),《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創刊編輯
可讀性極高的分析與演練,可用以建立(右腦)技能。對畢業在即的文科畢業生而言,無疑是最振奮人心的一份畢業厚禮。
——《新聞週刊》(Newsweek)
右腦即將讓你致富!如果丹尼爾.品克所勾勒的二十一世紀職場生態屬實,那麼那些讓許多父母親哭笑不得的大學主修科系(藝術史?哲學?)最近期將被廣為接納!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作者簡介
品克(Daniel H. Pink)
知名趨勢寫手,曾於《哈佛商業評論》大膽提出「藝術碩士是新的商業學位」觀點。係暢銷書《自由工作者國度》(Free Agent Nation)作者、《連線》雜誌(Wired)特約編輯,前白宮講演撰稿員。《自由工作者國度》是《華盛頓郵報》非小說與商業類暢銷書。《出版人週報》 讚譽該書「已成為人力管理關係的基石」。《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已翻成十二國語言版本,strategy +business, The Miami Herald, Fast Company等媒體推薦為二○○五年最佳企管書。
|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作者:Daniel H. Pink出版日期:2006 年08 月 01 日 |
總計4 頁,第2 頁 回上頁
內容連載
01020304
MBA與MFA
要進哈佛商學院太簡單了。至少對那每年好幾百名申請加大洛杉磯分校藝術研究所而被拒絕的人來說, 進哈佛真的還比較容易一些。因為哈佛商管學院的錄取率是百分之十,而洛杉磯分校藝術研究所的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三。為什麼?因為在一個連通用汽車都聲稱自己 是藝術產業的世界裡,藝術碩士學位,也就是MFA(Master of Fine Arts),已經成為最熱門的學歷證件。企業人事主管現在主動造訪知名藝術研究所──如羅德島設計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密西根克倫布魯藝術學校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招攬人才,而這股用人潮流逐漸搶走了其他傳統商學院畢業生的飯碗。舉個例子,麥肯錫(McKinsey)管理顧問公司一九九三年雇用的新進人 員當中,百分之六十一擁有MBA(商管碩士學位),但不到十年後,這個比例已降為百分之四十三,因為麥肯錫認為其他學系畢業生在該公司也同樣表現傑出。隨 著藝術系畢業生增加並進據大型企業高位,職場遊戲規則也改變了:MFA已取代MBA的搶手地位。
而背後原因,又回到我在前章提及的兩種 力量。由於亞洲因素,許多商管畢業生成了本世紀的藍領階級──原本前途無量,卻發現自己的工作逐漸被移往海外。如前所述,投資銀行現在不斷增聘印度商管畢 業生來處理財務分析。柯尼企管(A. T. Kearney)估計未來五年,美國的金融服務業將外移五十萬工作機會,到類似印度這些低薪國家。按照《經濟學人》(Economist)的說法,低階 MBA工作「過去都被推給有衝勁無經驗的年輕新進人員,他們每天加班期待有朝一日在華爾街或倫敦嶄露頭角。如今拜神奇光纖電纜之賜,這些工作又被塞給了低 薪的印度商管畢業生。」於此同時,受到富裕因素的影響,眾多企業發現唯一能在商品氾濫的市場上區隔自家產品的方法,就是訴諸顧客的美感和情感需求。因此高 感性的藝術家特長,自然就比可以輕易複製的低階商管左向技能,來得更有價值了。 上個世紀中葉,曾任通用汽車主管的美國國防部長查理.威爾森(Charlie Wilson)曾說過一句名言:「凡是對通用好的,都對美國好。」如今進入新世紀,該是把威爾森名句稍加潤飾的時候了:通用的處境反映了美國的處境──而 美國的趨勢又代表了世界性的趨勢,換句話說,今天我們全都屬於藝術產業。
在美國,平面設計從業人數在十年內成長十倍,美術人員是化學 工程師人數的四倍。一九七○年以來,全美以寫作為業的人增加了三成,作曲家和演奏家則增加了五成。大約有兩百四十所美國大專院校成立了創意寫作MFA學 位。相較之下,二十年前只有區區二十二所。5 今日從事藝術、娛樂,和設計工作的美國人,要比律師、會計師,和稽核人員還要多。6(從一家維吉尼亞州的新創公司,就可看出時代在變。當例行法律研究工作 出走海外,法律工作者要如何自處?答案是加入法律動畫〔Animators at Law〕這類高感性公司的行列。這家平面設計公司召募法律系畢業生,專門替一流律師事務所準備例證、影片,和解說圖示等,協助他們說服陪審團。)
二○○ 二年,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都市計畫學者佛洛里德(Richard Florida)將三千八百萬名美國人列入他所謂的「創意階層」,並宣稱這些人是經濟成長關鍵。雖然佛洛里德對「創意」的定義廣泛得有些詭異──他把會計 師、保險理賠員、稅務律師都歸為「創意人員」──但此一階層的擴張讓人無法忽視。它佔美國勞工人口的比例,和一九八○年相較成長了一倍,更是一個世紀前的 十倍。7 類似的高感性工作潮流也在世界其他地區顯現。英國分析師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以較合理的「創意」定義──包含設計、藝術表演、研發和遊樂器產業等──算出英國的創意產業年產值接近兩千億美元。霍金斯估計在十五年 內,此一產業全球規模將達六.一兆美元左右,讓高感性行業晉身全球最大經濟動力之一。8 在此同時,倫敦商學院和約克郡水公司(Yorkshire Water Company)等單位都設立了常駐藝術家等職位。英國聯合利華(Unilever)聘請畫家、詩人,和漫畫創作者來啟發員工創意。北倫敦一個足球球會甚 至請了一位常駐詩人。
不過,傳統上所謂的藝術才華,並非全腦思維中唯一的能力,也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回頭看資訊時代的職場明星──電腦 程式設計師。隨著公式化的軟體編寫工作外移,具備高感性的軟體工程師將變得分外搶手。海外的低階工程師接手程式寫作、維護、測試,和改版作業同時,感性時 代的軟體人員將著重在創新和產品差異性。畢竟,在那些印度程式員有東西可以編寫、維護、測試,和改版之前,必須先要有發想和創作。這些產品也需要被推銷和 包裝給客戶、經歷市場競爭,凡此均非一紙規格單所能解決,而必須仰賴創意、個人魅力,和直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